“河南话听后音”,有时堪比神反转的段子
说起来河南话,估计没多少人陌生,因为它在以前可以说是古代的普通话,甚至在很多朝代都直接将其定为国语,某种意义上讲,它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虽然现在地位有些改变,但它的内涵和文化价值却是永远不变。
近年来,说相声的小岳岳走进了人们的视线,他火了之后,经常说的话,或者演出时爱用的词也同气连枝般的跟着大热了起来,其中最经典,也是最能莫名引起笑点的就是“打死你个龟孙”,每每听到,都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想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,后续又怎样?不得不说,方言的魅力就是能无形中牵引听众的心,虽然“打死你个龟孙”里面有骂词,但因为加上了夸张性的“打死”两字,就有了一种伸张正义,除暴安良的感觉,也就是这种感觉,会引起绝大多数的正义感,从而持续关注后效,当然除了历尽沧桑,早已波澜不惊和冷血无情的人。
提到“打死你个龟孙”,就不得不说一件事,那就是河南话喜欢生动形象的利用形容词,而且最常用诙谐幽默极为风趣的词,例如下面的段子: 树上估堆俩鸟,卓鸟对挪鸟说:你往边 其估堆估堆别,我快掉些去了。挪鸟对卓鸟 说:木扭事,你掉些去俺就布住你,卓鸟羞却地对挪鸟说:鳖形!(因为很多方言字和拼音都被弃置不用了,所以也无法形象描绘某些词,现单说最后两个字。)一个“鳖形”,可以说十分形象的调侃或嘲讽对方神情和脸皮了,而且这种用不太有尖锐情感存在的动物来形容人的时候,也不会太伤风雅,就比如四川话的“龟儿子”“瓜娃子”之类的,不过河南话比其他方言最为突出的另一个特点,就是“短小精悍”。
正是因为河南话的“短小精悍”,所以它也成了相声界最喜爱的方言,想想看,短短“谁,我,咋,尿”四个字就能描述一种生活情况,怎么可能不成为相声的“宠儿”。
众所周知,相声之所以能一直传承下来,除了某些太过俗套的地方,就是靠包袱抖段子,而河南话一般都是开头婉转,最后反转的,比如“恁家孩儿真漂亮啊,还懂事,豆是太胖(或者说瘦,反正无论怎样就是总能被说不中)了。”;“大清倒的弄啥去啊,锻炼身体啊,真勤奋啊,但我咋看不出有啥效果啊。”;“还给这学习嘞,真用功啊…………别学了,某用。”哎!完了,还真举不出来例子,以上三个还是勉强凑上的不伦不类的句子,唉,朕是举不出来了,哪位爱卿有实例为证,快点江湖救急,速速呈上来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